組合回顧
本週星期三組合所有持股沽出,轉為持有追蹤Nasdaq Composite Index的ONEQ。ONEQ目前由1023間大中小型科技公司組成,不論famng,大中小型,Saas雲端股皆納入該指數中。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於1971年成立,基數點為100點,指數約55%為科技資訊類別,其它為醫療、消費、金融等。納斯達克100指數則囊括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扣除金融股後的一百大按市值加權的巨企。追蹤Nasdaq100的ETF便是大家常提到的QQQ,涵蓋按加權市值最大的一百間企業,但不包括一些較小市值、具爆發力的高增長科企公司。過去十多年QQQ一直略跑贏ONEQ,但個人認為ONEQ較快納入很多市值細、上市不足2,3年的Saas雲端股,還有近月熱炒的CRWD,DDOG,SDGR,ZM,ZS,MDB,COUP,TEAM,TTD,ROKU,OKTA,DOCU,LVGO,MRNA皆已納入ONEQ。若好像筆者本人不喜歡買入個別波幅太大的細細隻雲端股,但又不想錯過細細隻、爆發力超強的雲端股,ONEQ屬包羅萬有的科技ETF。
過去3個月被大市搞到暈陀陀,目前不可能再蹉跎歲月,對於不善短炒的筆者來說,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相信是筆者的出路。近一個月ONEQ久唔久跑贏QQQ,我也不知是甚麼緣故。
講真呀,能夠超過二十年都持續跑贏納指的基金經理或散戶有幾多個呀,幾十年後納指頭十大市值公司未必一定再是微軟、蘋果、亞馬遜等。因為人類壽命有限,繼任者未必有創業者的氣魄,守業更難,筆者認為每年定期幫指數做篩選的指數公司會納入優質科企,淘汰走下坡的公司,指數投資看似不會發達,但過去十一年美股大牛行情持續的話,投資者在不久的將來,在滾雪球愈滾愈大的道路上,仍是會有豐厚回報的。指數投資(限於標普500及納指)是以慢打快、後發制人的投資法,亦不用理會板塊輪動,經常追動力強勢股會導致自己位置處於相當被動。
組合長倉持股(截至05-06-2020) | 比重 |
北美指數追蹤基金mpf (截至03-06-2020) | 13.62% |
美股 | |
ETFs - Large Cap: | |
Fidelity Nasdaq Composite Index Tracking Stock | 98.34% |
現金+人壽儲蓄保險 | 7.53% |
總倉位 | 119.49% |
淨倉位(長-短-現金) | 111.96% |
組合YTD(未計股價已除淨但未到派息日的股息) | -11.36% |
恆指YTD(截至05-06-2020) | -12.13% |
標普500YTD(截至05-06-2020) | -1.14% |